为深入推进党建带团建,提升基层团干部工作能力,强化共青团活动的思政育人功能,按照学校“4+1”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体系要求,本学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团总支在校团委指导下开设了《共青团活动策划与实施》公选课。3月9日下午,学院在笃行楼413室隆重举行了《高校团支部“活力提升”经典案例100篇》赠书仪式暨《共青团活动策划与实施》开学第一课。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团委书记孟祥佳、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丁萍、副书记王正坤,学院部分学生团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辅导员于晓光主持。

课程负责人王正坤介绍了基本情况。他表示,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共青团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也是广大基层团干部锤炼过硬作风、增长能力才干的重要途径。因此,开设这门课程对于提升团干部工作胜任力和基层团组织组织力具有重要意义。接着,他重点陈述了课程的主要特点。一是选取丁萍主编的《团旗别样红——高校团支部“活力提升”经典案例100篇》作为参考教材,确保理论支撑;二是由学团一线辅导员授课,既接地气又务实管用;三是课程内容涵盖共青团活动的九大分类,兼顾理论介绍和实践指导;四是邀请外校团务工作者和一线人员分享活动策划和组织经验。

接下来,丁萍向学生代表捐赠了她主编的《团旗别样红——高校团支部“活力提升”经典案例100篇》作为教材。本书精心遴选了我省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女子学院等10所不同层次高校的100篇共青团活动经典案例,代表了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水平,具有很强的学习借鉴价值。

孟祥佳在讲话中代表校团委对课程开课表示祝贺,并对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共青团工作予以高度肯定。他强调,“大抓基层”是群团改革背景下全团的鲜明目标导向,《共青团活动策划与实施》课程的开设正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旗帜鲜明地贯彻和落实“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的标志性成果,值得肯定和推广。对于课程开展,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切实提升组织力,保障基层团组织有效发挥作用,对身边团员强化团情意识起到引领带动;二是要加强自身建设,克服本领恐慌。要坚持以服务广大团员为活动根本目的,要充分结合专业学科探索特色道路,让能力的提升成为团干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最大的底气;三是要坚持教学相长,授课教师要利用专业优势,在教学活动中提升共青团工作理论水平,为学校共青团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师代表于晓光表示,全体授课教师将认真研究课程内容,备好每一堂课,开展好每一次活动,让共青团活动真正成为沟通好青年、组织好青年、联系好青年、凝聚好青年的重要载体。
活动结束后,丁萍讲授了《共青团活动策划与实施》第一课。她结合自身团干部工作经历,从激发团员内生力即团员身份认同的主体视角出发,为同学们解读了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的路径。她对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从无到有开新局,转变观念,创新活动,保持敢为人先的可贵品质;二是要把握共青团改革前沿动向,指导团的活动高效落实;三是要乐于奉献,学习“枫桥经验”,培养卓越的问题解决能力。丁萍在课程最后祝愿全体同学强基固本,转换思维,“成长为一团耀眼的火苗,所到之处,繁星漫天。”

《共青团活动策划与实施》是学院对此类课程的初次探索尝试,也是学院推进学团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学院团总支将以课程为抓手,在教学和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学院共青团活动策划与组织水平,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力和组织力,着力推动学院共青团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