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主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山东省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一百一十六期学术前沿论坛暨第七十三期社区治理论坛在图书馆学术会议厅举办。山东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郑智航教授应邀做了题为《新时代的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梁艳主持,学院部分师生参加。

郑智航教授在学术报告中从枫桥经验的历史发展、理论内涵、转型升级等方面入手,对综合治理、群众路线、矛盾调解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在权利时代、高风险时代、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枫桥经验在社会治理领域发挥作用的可能性与必然性。郑智航教授从新时代角度出发,指出枫桥经验应该进一步转型升级,即从传统价值观向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转变、从传统的社区调解向专业化服务转变、从单一的政府服务向多元化、多主体的服务格局转变,治理方式应该由人治转向法治。最后,郑教授从中国资源汲取能力提升、中国基层渗透能力现代化、中国民主巩固能力现代化、中国制度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国家学习能力五个方面分析了社会治理创新国家的能力提升路径,强调政府应注重法律的实施与执行。

梁艳副院长在总结中指出,郑智航教授的报告,既有对枫桥经验形成过程的梳理,也有对新时代特点的总结与归纳,既有对理论内涵的挖掘分析,也有对枫桥经验实践价值的思考,展现出浓郁的人文关怀,强烈的实践观照,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刻的理性思辨。梁艳副院长希望同学们结合所学专业深入学习领会枫桥经验,不断开阔理论研究视野,强化专业素养,努力为社会治理创新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
本次讲座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助推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和解读“枫桥经验”这个在上世纪60年代、由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并随着时代发展历久弥新的社会治理有效方案,师生们对坚定不移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更加深入的把握,进一步增强了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郑智航,男,1983年8月生,湖北荆州人。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齐鲁青年学者,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党支部副书记、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吉林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硕博连读)。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和司法学。荣获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科)二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法学会青年法学论坛一等奖等奖项二十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