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主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省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一百一十四期学术前沿论坛暨第七十一期社区治理论坛在图书馆学术会议厅举办。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王思斌应邀做了题为《新阶段新格局下的社会工作发展》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玉香教授主持,学院部分师生参加。

王思斌教授从世界社会工作日主题“仁爱”引入,提出在人类面对民族主义、孤立主义等诸多挑战的今天,社会工作能够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应对挑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王教授指出,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背景下,社会工作需要加大对城乡社区治理、“三农”问题等重大发展议题的关注,找准专业定位,贡献专业力量。他强调社会工作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努力改善民生。在公共服务、社会救助服务、社会福利服务等领域,社会工作服务要融入专业情怀、专业理性、专业责任,增强人民获得感。随后,王教授全面分析了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的机遇和挑战。他指出,社工站建设充分回应了高质量发展要求,要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和本地化发展思路,助推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在发展过程中,要强化与民政部门、镇街村居干部合作,做好兜底服务,同时培养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最后,王教授介绍了嵌合的过程机制模型,提出社会工作要从嵌合发展走向融合发展,实现稳定、理性发展。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师生踊跃提问,王思斌教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王玉香院长在总结中指出,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要时刻思考如何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作用,如何在改善民生工作,提升人民获得感等方面尽一份力。围绕民政系统社会工作站,王玉香院长谈到,社会工作服务站点普及迅速,如何充分发挥其应有专业职能,形成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中重要支持力量,在基层起到链接资源、整合优势的作用,形成融合性发展态势,是每位社会工作者都应考虑的重要问题。她要求社会工作专业的师生们保持政策的敏感性,关注国家政策,将社会工作定位在公共服务专业化地位,做到研究政策,保持理性,把握形势,明确定位,表现专业,提升效果,将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专业价值理论融入心中,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专业知识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王思斌: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工作学家。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主编代表性文献《中国社会工作研究》、《华人社会社会工作本质的初探》、《中国社会福利》;发表学术论文近三百篇,其中,《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多元嵌套结构下的情理行动》等论文在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著有《社团的管理与能力建设》、《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北京市基层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新变化》等专著译著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