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入推进学院辅导员能力提升筑基工程,巩固深化实践育人工作质量、凸显工作特色,加强辅导员工作理论武装、机制创新、团队协同。1月28日上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能力提升工程2021年第二次集体学习活动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学院全体辅导员参加此次学习活动。辅导员庞翠、马千惠领学。

本次专题学习邀请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主任臧文杰参加,为辅导员介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及就业去向等内容。臧文杰围绕“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详细讲解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他指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导师制培养”和“专业拓展实习”为着力点,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方法研究为重点,结合思政、文体、实习、教研、创新创业“五大板块” 深化学科综合建设,加快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随后,辅导员们围绕《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共同探讨了如何让实践育人与思政工作结合,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育人成效。

庞翠和马千惠在领学时指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要在实践教学、实践活动、专业实习等多方面统筹发力、精准发力、协同发力。“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是实践活动的主阵地,要牢牢把握学生在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寒暑期社会实践方面的迫切需要,高水平组织好各项活动,严抓落实,务求创新,才能让实践育人工作不断找到新方法、涌现新成果。
辅导员要提升自身实践水平和指导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创新激励模式。在校内实践育人拓展中,要持续鼓励引导社团开展好各项活动,让实践育人和专业建设同频共振;校外实践育人基地的搭建要加强资源共享,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及时向学生传递“青鸟计划”等优质实习就业信息,让平台建设助力实践育人。
围绕学习主题,与会辅导员分别谈了心得和看法。
王正坤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实践育人是二级学院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在过去近5年的时间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通过探索实践、调整优化,不断深化实践育人机制,形成以“思政引领”为主导的教育型实践、以专业知识为主导的课程化实践、以社会认知为主导的社会化实践、以创新创业为主导的项目化实践和以志愿服务为主导的服务型实践紧密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初步建立了三位一体“思政+专业”实践育人工作模式。接下来,我们将根据《意见》以及构建思政工作体系的要求,继续深入探索实践育人工作模式的深化升级,继续在规范化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范式,成为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学校青年政治人才培养。
本次辅导员学习使大家进一步熟悉了解了相关专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实践育人工作的重难点,确立了系统性、长远性规划,理清了实践育人的思路。
下一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将继续深化完善三位一体“思政+专业”实践育人工作模式,统筹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打造实践育人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