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上午,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主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省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一期长江学者系列讲座、第一百一十一期学术前沿论坛、第六十九期社区治理论坛在图书馆学术会议厅举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教授应邀做了题为《新中国70年社会分层与流动机制的变迁》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玉香教授主持,山东大学宋全成教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剑、梁艳、卢鹏程和部分师生参加。

张文宏教授从“1949-1978年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机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流动模式的特点”三个方面展开讲解。张教授提出,在新中国前三十年里,社会分层主要以意识形态和社会身份为标准,考虑政治面貌、政治表现等,并以严格的户籍制度控制社会流动。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和财富为核心的多元分层标准日趋成型,收入、教育经历、职业、品味以及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在划分社会阶层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职业结构趋向高层化、白领化,新社会阶层也随之诞生。张教授将社会流动模式的主要特点概括为分层结构复杂化、标准多元化、流动空间不断扩大、流动渠道不断增加、流动率不断提高四点。关于中国社会流动问题,张教授构建了以职业为核心、组织文化社会资源为主要参考的模型,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得出了社会向上流动在不断增加的结论,反驳了所谓阶层固化的观点。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师生们踊跃提问,张文宏教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王玉香院长在总结中指出,张文宏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密切结合现实生活解读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王院长认为我国社会结构复杂化是引发分层标准的多元化、流动空间扩大化和流动率提高的重要原因。而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对产业结构,职业结构、阶层结构都带来了根本性改变。王院长希望全体师生强化问题意识,关心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面对和解决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客观认识和分析社会结构问题,为发挥制度优势,建构理想型社会分层结构贡献力量。
张文宏,社会学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兼任(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学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