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主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省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一百零九期学术前沿论坛暨第六十七期社区治理论坛通过腾讯会议系统举办。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陆士桢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关于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思考》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玉香教授主持,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部分师生参加。

陆教授首先从社会工作融入中国社会治理的必然趋势谈起,她指出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表现出深层次、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基于这些原因,陆教授认为,新时代呼唤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融入治国理政势在必行,社会激烈变革呼唤社会治理的改革创新。接下来,陆教授结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梳理了物质环境、政治环境、信息环境的变化对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影响,并细致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工作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实现本土化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此外,陆教授还分析了社会工作在我国实现本土化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困境。最后,陆教授通过分析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给出了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融入过程,那就是专业社会工作全面融入党和国家的治国理政体系,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结构,融入当今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当中。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师生踊跃提问,陆士桢教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王玉香院长在总结中指出,陆教授的报告思路清晰,分别从社会工作融入社会治理、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三个方面向我们提供了未来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视野和新路径。进入新时代,人类的精神需求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挑战,要破解这一社会问题需要我们社会工作去积极的参与。关于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王院长从“四个怎样”点明了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指出了党的群众工作体系和基层治理体系是实现社会本土化,推动社会工作从“嵌入式”发展向“嵌合式”发展过程中的前提和基础。最后,王院长要求师生们认真学习陆教授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以人为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社会研究,不断开阔视野,增强问题意识,结合实际提升社会研究成果的转化能力。
陆士桢教授,历任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等职,兼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慈善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研究会会长;全国政协经社理事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会长、北京青少年社会工作协会名誉会长等职。有《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国特色志愿概论》《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建设探究》等多种著述出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等多项人文社科课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宋庆龄樟树奖、香港首届林护社会工作学人奖、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二十年“特殊贡献奖”等奖项,获中国十大社工人物、“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北京市名师等称号,在社会工作、社会治理、志愿服务及青少年儿童研究等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