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晚,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主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省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一百零六期学术前沿论坛暨第六十五期社区治理论坛在学术会议厅举办。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史柏年教授应邀做了题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路径、现状与未来》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玉香教授主持,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部分师生参加。

史柏年教授首先谈到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背景。他指出,当前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认同和社会认知度不足是因为在社会工作专业停办的三十八年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止步不前。同时,社会保障仍在进行非专业的运转,导致人们对社会保障的认识存在惯性,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接下来,史教授结合改革开放与社会剧烈变动的社会背景,将社会工作过去三十年总结为“教育先行、实务缓进”“教育突飞,实务跟进”“教育稳步,实务并行”三个阶段,并结合关键节点和重要文件,将其发展特点归纳为“四个转变”。随后,史教授从政策法规、职业资格认证、岗位开发、社工机构发展、行业组织建设和专业教育建设六个角度梳理了社会工作今天的发展成果,并细致分析了快速发展背后的原因。最后,他结合我国“十四五”规划分析了社会工作的发展机遇,提出社会工作“大有可为”,希望各位同学练好专业本领,增强专业使命感,助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师生踊跃提问,史柏年教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王玉香院长在总结中指出,史教授的报告思路清晰,帮助大家形成了对社会工作发展的体系化认识。在对背景的分析上,史教授以历史视角看待问题,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角度全面客观地分析了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薄弱的症结所在。在社会工作发展历史这部分,史教授对三个发展阶段和四个方面的归纳提炼高屋建瓴。关于社会工作的现状,史教授从六个方面做了详实的介绍,并细致分析了专业迅猛发展的原因,对于理解社会工作有重要启发作用。最后对于社会工作发展前景的展望,史教授提出的人才稀缺性、专业广域性、地位重要性,十分鼓舞人心。王院长强调,目前,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这样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所有行业都需要的专业,一个向上走的专业,只要同学们练好专业本领,提升素质能力,努力彰显价值,有所担当作为,中国社会工作的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
史柏年,教授,曾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处处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史柏年教授撰写、主编和参与编写专著教材18部,撰写专业论文60余篇,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的北京市和全国性服务项目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