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学院动态 正文

天津师范大学贺寨平教授做客我校第一百零一期学术前沿论坛暨第六十二期社区治理论坛

2020-11-06
作者: 编辑:李雪艳 复审: 终审:
查看:

    11月5日下午,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主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省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一百零一期学术前沿论坛暨第六十二期社区治理论坛通过腾讯会议系统举办。天津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贺寨平教授应邀做了题为《中国人社会心态的一般解释框架》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政管学院院长王玉香教授主持,政管学院部分师生参加。

 

贺寨平教授首先从负面心态的研究意义讲起。他表示,在现代社会负面情绪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负面心态的影响在不断扩大,对负面心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贺教授详细介绍了黑格尔、尼采、周晓虹等多位国内外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有关社会心态的研究成果,贺教授还结合霍弗的劳动能力和社会心态决定论及莫顿的越轨理论等,进一步分析了个人能力的局限是如何引发负面心态的。贺教授结合上述理论,引入人力资本、社会承认、政治地位等七个变量构建了负面心态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实例分析了不同要素对不满心态、不幸心态、不平心态、抑郁心态四种负面心态的具体影响。最后,贺教授得出结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需要以社会承认为中介才能对负面心态产生影响,社会承认对不满和不幸心态的影响与人力资本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师生踊跃提问,贺寨平教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王玉香院长在总结中指出,贺寨平教授通过可操作化、可量化的指标构建了社会学研究的结构方程,创新了微观层面个人负面心态的解释模式。同时,贺教授对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不能对心态造成直接影响,而需要社会承认起中介作用的结论具有重要启示,极具颠覆性,值得大家去思考和学习。每个人置身复杂社会环境中时,都要学会平复心态,正向解读社会关系,避免盲从盲信和归因错误,如此才能得到更多的社会承认,不断提升自我存在感和获得感。最后,王玉香院长希望师生们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以贺教授为榜样,敢于突破现有观点,独立自主地探讨社会问题,努力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和特点。

贺寨平,博士,教授,现任天津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社会管理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与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社会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网络分析,社会资本研究和城乡社会学研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心理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多部,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