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主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省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八十九期学术前沿论坛暨第五十五期社区治理论坛通过腾讯会议系统举办。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院长高中建教授应邀做了题为《青少年研究的思维方式与范式转向》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政管学院院长王玉香主持,政管学院部分师生参加。

讲座中,高中建教授重点围绕“人类思维方式的形成和演变”、“系统科学与系统思维方式”、“青少年研究的思维方式”、“青少年研究的范式转换”和“青少年研究的后现代境遇”五个方面与大家做了深入的探讨。他首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思维方式的含义、变化、功能和历史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科学和思维方式进行了重点解释。高教授表示由于后现代主义的影响,青少年在心理、观念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得传统的思维方式不合时宜,也令当下的青少年研究思维陷入了困境。对此,青少年研究的范式转换显得尤为重要。高教授指出由于青少年学科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教育等多门学科造成的多模式现象,这要求我们保持既发散又收敛的思维方式,在遵循青年发展主题的基础上,将政治、经济、人文等社会的角度与青年主体密切相连,加强研究共同体的意识建设。对于青少年研究的后现代境遇问题,他强调我们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生存的样态,抓住青少年研究应该关注的最根本、核心的问题,从根本的思维范式、研究范式去把握、面对和突破青年研究的后现代危机;要建构反思机制,以历史、现代、未来的意识去转换思维和研究方式;要理清各学科的脉络,促进多学科的融合来推进青少年研究的核心理论的确立;要采用多元的、对话的、结合的方式方法来建构体系,提升青少年研究的学术地位。
在交流互动环节,师生踊跃提问,高中建教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王玉香院长在总结中表示,高教授的讲座密切结合当下青少年研究实际,既有历史感又有理论高度。她对高教授强烈的学科意识和学科构建的使命感表示钦佩,同时结合自己的青少年研究经历,表示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创新是自我提高进步的基础,而研究范式的转换是青少年研究走向学科化发展道路的必须。她强调我们必须打牢理论基础,提升与其他学科对话的能力,不断突破思维定势,保持思维开散性,随着时代发展以及青少年特点的改变而转换自己的研究方式。最后,她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在青少年研究领域做出贡献,将自我思维定式的突破、思维方式的建构、研究范式的转换变为学科研究的自觉。
高中建:河南南阳人,二级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院长,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学教指委委员,河南省社会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河南省青少年研究会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理事,河南省人口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新乡市社会学会副会长。曾先后获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成果鉴定专家,河南省青少年研究咨询委员会专家,河南省青少年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理论界“四个一批”人才,河南省高校学生管理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文明教师,中国青少年研究事业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省级优秀课程学科带头人,河南省“黄大年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