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学院动态 正文

南京大学翟学伟教授做客我校第八期长江学者系列讲座

2020-07-14
作者: 编辑:刘蕾 复审: 终审:
查看:


7月8日下午,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主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山东省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八期长江学者系列讲座、第八十五期学术前沿论坛、第五十一期社区治理论坛通过腾讯会议系统举办。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主任翟学伟教授应邀做了题为《亲亲相隐的社会学研究:关系向度的理论解释》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宋全成教授进行点评,政管学院院长王玉香主持,除我校师生外,本次讲座还吸引了山东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师生及一线社会工作者参加。


 

翟学伟教授首先介绍了“亲亲相隐”问题的历史争论,接着他分析了以社会学视角去看待这一争论的思路:研究中国人的行动和思维要从儒家入手,家庭在儒家文化中有无与伦比的地位,这当中体现了“特殊主义”以及类似的“差序格局”等有较强文化取向的理论。翟教授认为,必须重视儒家思想的核心“关系”,他以自己建立起来的“关系向度理论”对“亲亲相隐”进行了社会学的解释。“关系向度理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出发,将关系分为松散关系、固定关系、约定关系和友谊关系。翟教授将儒家“五伦”关系放入“关系向度理论”以讨论儒家的人伦走向,他指出由于五伦的运行方向十分确定,当不同关系类型之间发生冲突时,其最终裁定的依据自然便是以固定关系的价值为本,由此解释为何孔子会认为人应该“亲亲相隐”。

 

 

宋全成教授表示翟教授的讲座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翟教授从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学视角切入儒家道德,通过构建关系向度理论模型研究“关系”问题,避免了文化取向的局限性。他表示翟教授通过对儒家与西方不同人伦走向的讨论,强调了人只有在“关系”中才有其意义,一切都要从固定关系出发。宋教授认为,翟教授的贡献在于论证了“儒家思想里道德就是用来维系秩序的。”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师生们踊跃提问,翟学伟教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王玉香院长在总结中强调,翟教授从亲亲相隐讲起,娓娓道来,十分引人入胜。在对儒家思想的研究上,翟教授没有过多强调文化取向,也没有照搬既有理论,而是以全新的视角切入问题,构建了自己的框架体系,推动了社会学本土化的发展。翟教授的研究体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如此的勇气和自信来自于他深厚的社会学造诣以及对儒家文化的全面把握。王院长希望全体师生向翟教授学习,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尝试创新,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不断开拓学术视野和思路,提升社会学研究水平。

翟学伟,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开放时代》《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本土心理学研究》等学术刊物编委。长期致力于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著有《中国人行动的逻辑》,《中国人的关系原理》,《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中国人的脸面观》等学术著作。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社会信用制度研究”;现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儒家道德的社会化路径”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