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主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山东省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七期长江学者系列讲座、第八十四期学术前沿论坛、第五十期社区治理论坛通过腾讯会议系统举办。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谢立中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词意的初步辨析》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宋全成教授点评,政管学院院长王玉香教授主持,除我校师生外,本次讲座还吸引了山东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师生参加。

谢教授从“体系”一词讲起,指出“体系”由各基本要素、要素间的结构及内部要素的功能三方面构成。随后,谢教授以体系的分析为基础对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个概念进行了深入阐释。在学科体系方面,谢教授认为学科体系是知识体系,他介绍了不同学科分类标准及其内在逻辑。在学术体系方面,他强调学术是一项活动,而学科知识是学术活动的结果。他指出学术训练、学术研究、学术评价共同组成了学术体系。在话语体系方面,谢教授探讨了官方与民间话语体系、学术与日常话语体系等话语体系的区别与联系。最后,谢教授总结了三大体系的联系:在现代中国话语 (言说)体系的引导下 ,通过现代中国的学术(活动)体系,去创造现代中国的学科(知识) 体系。

宋全成教授在点评中指出谢立中教授的精彩报告令人耳目一新。谢教授对三大体系的词义辨析逻辑清晰、论证严谨,对明确概念以及做进一步研究有重要作用。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话语体系,宋教授也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学术话语体系同官方话语体系的联系不断紧密,而“讲好中国故事”则是中国话语体系的输出和发展。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师生们踊跃提问,谢立中教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王玉香院长在总结中指出,面对学术界存在的对三大体系界定模糊问题,谢教授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清楚辨析了三大体系的内涵与外延。特别是“话语体系是基础,学术体系是途径,学科体系是目标”的总结高屋建瓴、非常深刻。关于中国特色社会学话语体系的构建,王院长通过实例说明学术话语与官方话语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广大师生需要加强对不同场域话语的理解和转化:一方面要沉下心来做学问,打好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深入社会参与实践,在不同的场合学习吸收不同的话语资源,不断提高自己在不同话语体系中切换的能力。
谢立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等。著有《社会发展二重奏》、《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导论》、《社会理论:反思与重构》、《走向多元话语分析: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社会现实的话语建构:以罗斯福新政为例》、《多元话语分析:社会分析模式的新尝试》等学术著作及论文百余篇。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