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学院动态 正文

武汉大学贺雪峰教授做客我校第五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专题讲座

2020-06-05
作者: 编辑:刘蕾 复审: 终审:
查看:

6月4日下午,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主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省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承办的第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专题讲座八十期学术前沿论坛、第四十期社区治理论坛通过腾讯会议系统举办。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贺雪峰教授应邀做了题为资源下乡背景下基层治理的四个命题》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宋全成教授担任点评人,政管学院院长王玉香教授担任主持人,除我校师生外,本次讲座还吸引了山东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师生及济南槐荫区社会工作者、济南山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参加。

 

讲座中,贺雪峰教授围绕四个命题对资源下乡背景下的基层治理进行了详细阐述:一是基层精准治理中的悖论;二是基层治理的三重境界;三是监督下乡;四是基层干部的角色。首先,贺教授表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上级标准化要求与基层因地制宜治理发生矛盾,使有些地方出现了形式主义的问题。接下来,贺教授提出当前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意识仍需转换思维,强化居民主体意识,充分组织广大群众参与社区建设。随后,贺教授谈到,资源下乡的同时带来了监督下乡,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留痕上,导致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打了折扣。在第四个命题中,贺教授分析了基层干部角色的转变,认为基层干部能否成为出色的“组织者”,将是未来困难而重要的考验。贺教授还在讲座的结尾与师生们分享了做好社会科学研究的进路,他指出学习社会学经典著作非常重要,同时强调社会科学是关于经验的研究,要从田野工作中获得经验。

宋全成教授认为贺雪峰教授对基层治理的认识非常具有启发性,因地制宜与统一标准的矛盾是基层治理困境的生动写照。他强调基层治理的核心仍要落脚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上,如何发挥群众的主体性、参与性、创造性,让群众自治成为基层治理的新常态,是我们未来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师生们踊跃提问,贺雪峰教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王玉香院长在总结中指出,贺雪峰教授的报告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与现实思考。她表示政策的普遍性、要求标准的统一性、自上而下的评估监督方式、地区差异之间的张力等问题都在制约着基层治理的发展。因此,她认为愿望不能替代治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改变观念、方法、路径,在实践中发现和思考问题,并在改革中调整完善。她强调要充分发掘群众的潜能,这既是提升治理能力的要求,也契合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最后,她鼓励广大师生向贺教授学习,立足现实,关注民生,在未来的学习研究中将直接经验同理论观点充分结合,以浓厚的乡土情怀探索研究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

贺雪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长期坚持实地调研,学术研究上主张“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其研究风格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城乡治理、农业政策、农村经济、土地制度、社会政策、乡村文化、社会理论、基层政治、城市化等研究领域发表了大量著述,其中学术论文10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百余篇次;著有《新乡土中国》、《治村》、《地权的逻辑》、《大国之基》等27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