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学院动态 正文

线上教学持续发力,“课程思政”实时在线——政管学院积极推进“课程思政”融入线上教学

2020-03-10
作者: 编辑:刘蕾 复审: 终审:
查看:

为推进“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持续有序开展,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按照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线上教学管理及质量监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时制定并下发《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监督与考核,强化教学及学习过程,保障教学质量。学院组织教师修订更新学生居家学习指导工作实施方案,将网上教学作为推动课程思政的一次有利契机,树立抢抓先机的意识,主动调整教学计划、积极优化教学内容、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线上“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改革。

学院专业教师密切关注抗疫形势,紧密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和疫情防控进展,及时将战“疫”一线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融入教学之中,充分发掘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等思政素材,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价值塑造贯穿始终,培养学生战胜疫情的信心和正确的人生观,让同学们从感性角度上升到理性思考,切身体会到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培养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学院前三周线上教学“课程思政”专题调查问卷显示,绝大部分课程开展的线上教学中均有涉及防疫事件、案例。教师们将云端教学与思政教育、德育与智育相结合,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功能,不断拓展和创新“课程思政”新路径。学生纷纷表示“要时刻关注时政”,“疫情面前,绝不退缩”,“向一线人员致敬,保护自己就是保护他人”,“为疫情前线人员的奉献而感动”,“我们国家是如此的团结,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社会”、“国家”、“奉献”、“团结”等词成为学生反馈中的高频词。

典型教学案例分享

1.《志愿服务与管理》孙成键老师

孙成键老师在《志愿服务与管理》的QQ群线上云教学平台中与2017级社会工作1、2班同学讲课过程中引用公众号文章《习近平: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 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服务》,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工作者在本次战役中做了什么工作”,在学生们的积极发言中,落实“社会工作对资源与志愿者联动的重要性”,并且在课堂推荐相关书籍——童敏《社会工作理论》。孙老师通过QQ群交流讨论的方式,共享最新图文信息,传播正能量新闻,发散学生思维与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关注国事天下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

2.《社会心理学》于凤杰老师

于凤杰老师在《社会心理学》的课程教授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笔记的提问,而在课程中融入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与学生们在直播课上互动探讨“湖北对一线医务人员子女中考加分”社会事件,从而阐释“周围情境”、“情境”和“语境”等社会心理学相关专业术语,并延伸课外阅读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格根《语境中的社会建构》。这一堂几乎是学术氛围浓厚且激昂澎湃的辩论赛,似乎背离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却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了解学生知识诉求并满足学生的知识诉求,课堂知识真正实现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于老师还认真的将课后反思汇总发布在自己的公众号上——《看见context |从“湖北对一线医务人员子女中考加分”说起》。

3.《社会保障学》韩瑶老师

韩瑶老师主讲的《社会保障学》在QQ群课堂的在线直播中结合生活实际,围绕着疫情中有关社会保障的事件与学生们进行学习讨论。在学生居家学习的线上教学过程中,韩老师搜集疫情中有关医护工作者、国家关于疫情部署、学生隔离防疫等问题,精心选择,制作成内容丰富的课件,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无缝对接,促使学生们了解时事、关心疫情,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合理导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认知,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责任内涵,并逐步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

除了一些专题知识点讲授之外,政管学院专业教师还通过群指导、直播、转发图片文章与视频等各种各样的途径分享正能量新闻,向学生传递敬畏和感恩的理念;发起讨论特殊时期爱国的表现,培养心系天下是青年大学生的高尚情怀。关注疫情中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局势,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每一个当代青少年的责任与义务。

在防控疫情期间,学院任课教师们适应教情学情变化,精备善教,与学生们共克时艰,逆流而上,展现了高校教师的师风师德和职业素养。接下来,学院将认真梳理总结前一阶段网上授课的成效和经验,紧密结合专业和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鼓励老师继续引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把疫情和时事融入课堂,直面时代课题、与社会同步合拍,努力实现课程知识内含的价值观与国家意识形态同频共振,增强立德树人的时效和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