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71岁的王奶奶在华森养老公寓唱响《金匾绣》时,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不仅温暖了在场所有人的心,更照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破局之道。3月23日,大舜文化志愿宣讲团在华森老年公寓的创新宣讲,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提供了生动注脚。

“小娃娃们啊,这些故事经你们年轻人一讲,听得我心里暖烘烘的!”82岁的张爷爷摘下老花镜,眼角泛起笑意。不同于照本宣科的常规宣讲,志愿者们选择“对话式传播”,坐在老人身边,将大舜耕历山、渔雷泽的典故化作家常絮语,把治水的坚韧精神融入抗战往事的追忆。这种去多媒体式的平等交流,成功叩开了老人们记忆的大门。
这种文化互动的现象,折射着深刻的双向滋养。对银发群体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润泽心灵的清泉,更是镌刻时代印记的丰碑。志愿者发现,老人们在聆听舜“象耕鸟耘”传说时,会自然联想到开荒年代的集体记忆;在感受明德至善理念时,常能唤醒内心深处的信仰力量。而对志愿者来说,老人们讲述的修铁路、战洪水等往事,也是对“舜德精神”最鲜活的当代诠释。

从养老公寓飘出的《金匾绣》旋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音符。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应是单向度的灌输,而应是生命记忆的共振。期待更多这样的“文化对话”,让传统美德在代际共融中生生不息,让文化自信在温情传递中枝繁叶茂。未来,大舜文化志愿宣讲团将继续致力于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探索更多宣讲形式,让舜文化的光辉洒向城市的角角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