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学院志愿服务工作拓面提质增效,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探索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的有效路径,10月25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召开第二期政管社团青年“思享荟”暨第十六期政言讲坛。学院辅导员王婧、李新华,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各社团代表,2023级全体新生参加活动,活动由张睿珂主持。此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在躬行楼627室设置主会场,分会场采用视频直播的形式进行转播。

本次活动中,第五届济南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项目——“巷子里的手艺人”传统文化保育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刘子璇、山东省“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项目——“一路‘童’行”校地社企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小”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沈桐宇、山东省“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项目——“舜风化雨”大舜文化宣讲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孙宇从项目缘起、项目内容、项目创新性、项目运作、项目成效以及未来展望几个方面先后进行了项目展示和经验分享。

刘子璇分享到,在开展与热点话题相关的志愿服务项目时要格外注重项目的创新性,“巷子里的手艺人”项目正是因为注重内容创新,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将活态传承与动态发展相结合,才打造了“非遗文化传承+志愿服务”模式,真正让非遗文化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沈桐宇在谈及开展“为小”志愿服务时提到,项目的产生源于政策指引和现实需要,在确定选题、开展活动、设计项目时应当充分开展实地调研、广泛查阅文献和案例,以打开视野、开拓思路,基于此,“一路‘童’行”项目充分发挥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力量,深入基层,运用系列公益课堂形式,广泛链接资源,积极发挥“校地社企”联动作用,让更多资源、更形式汇集到志愿服务中。
孙宇重点分享了“舜风化雨”项目实施的“123N1”工作模式,即借助青年志愿服务力量,通过线上线下双线联动,开展培训加宣讲、理论加实践、专业加研究的方式,打造N个品牌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入脑入心,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走深走实,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目标。

王婧、李新华勉励同学们要深刻体会和理解志愿服务项目的重要意义,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的沟通表达能力、文字撰写能力及项目策划能力,激扬青春风采。
本次活动深化了广大新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了解,激发了新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同时也为各社团之间彼此学习、交流成长提供了优质平台。下一步,学院将继续以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为典型引领,深耕志愿服务,坚决贯彻政管学院“一二三四”志愿服务工作理念,广泛链接资源,打造更多具有鲜明政管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让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