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学院动态 正文

青春溯源!青年领导力学位班“政青春”实践团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

2023-07-18
作者:王子恒 编辑:李雪艳 复审: 终审:丁萍
查看: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青年领导力学位班“政青春”实践团走进延安,扎实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2023年全国大学生延安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在7月13日-17日期间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把主题教育课堂搬到红色故土,在新中国的摇篮、中国革命圣地重温革命历史,感悟革命传统,接受精神洗礼,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重走来时路,守初心如磐

一座红色展馆,就是一间“行走的学校”、一个“流动的课堂”、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实践团成员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领悟了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及其精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有了更明晰的认知。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收集到了大量革命历史资料,挖掘延安文化精髓,有助于实践研究工作进一步开展。

“杨家岭,是党中央领导人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忆往昔峥嵘岁月,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印刻在这里,党的七大开幕的掌声回荡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次来都温故而知新,受到深刻教育和启示,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实践团成员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进入毛泽东旧居、中央大礼堂、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等地参观,感悟着这本博大厚重的书籍,接受着革命精神洗礼。

走进梁家河,探访大学问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实践团成员走进梁家河,探访“大学问”。实践团首先来到了梁家河村史馆,依次参观“走进梁家河”“知青下乡”“青春砥砺”“光辉足迹”“故土情深”“逐梦之路”等六个板块的村史,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梁家河村的发展历程、北京知青在梁家河插队时历经的激情岁月以及改革开放后梁家河村在党的先进政策指引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奋斗史实,深刻体会到了总书记所说的“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的情怀。随后,实践团参观了知青旧居、铁业社、沼气池、缝纫社、磨坊、代销店等旧址,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人民群众挺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带领村民打坝淤地、打井抗旱、建沼气池,成员们从老照片、旧物件中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艰苦岁月和为民情怀和伟大思想历史源头,体悟人民领袖初心情怀。

循革命圣迹,忆峥嵘岁月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实践团成员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徒步攀登山峰,寻访党在延安的历史足迹,参观了日本工农学校旧址、岭山寺塔、石刻群等,并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实践队成员就“红色文化融入青年党员教育”进行了专题访谈调研。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新中国文艺出发地。延安文艺是民族解放的号角、时代精神的火炬,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成功典范,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精神源泉。实践团成员走进延安文艺纪念馆、鲁艺革命旧址,深入了解了抗战文艺大发展、工农兵文艺大繁荣和人民文艺新征程等延安文艺的历史发展,并齐声唱响《黄河大合唱》。青年领导力学位班学员、2021级舞蹈表演专业学生郑清源在宝塔山下和延安文艺纪念馆前翩然起舞,用红色民俗舞蹈传颂延安精神,她表示,“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传承红色基因,是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新时代的我们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滋养,从党的精神之源中吸取奋斗精神,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始终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任务,在新时代中不忘初心,勇毅前行。”

接下来,青年领导力学位班“政青春”实践团将继续深入推进实践研究,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扎实开展专题调研,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党员教育的延安红色文化素材,在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延安精神中彰显山青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