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7月12日,青年领导力学位班“政青春”实践团来到红色圣地延安,参与由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共青团陕西省委、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主办,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延安市团校)承办的“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2023年全国大学生延安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该活动是在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框架下开展的国家级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我校已连续三年入选。
启新程,青春再出征

7月13日,实践团指导教师王子恒与学生代表参与了2023年全国大学生延安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项目预备会议,共青团延安市委副书记白雪、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主任吴蓓出席会议,介绍了本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的开展背景、活动计划与实践要求,并为各高校实践队颁发入选通知书。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实践团全体成员在正式出征前,重温入党誓词并庄严宣誓,体现了“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的决心。
悟初心,不忘来时路


当日,实践团队成员徒步来到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于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创办,1937年校址由瓦窑堡迁至延安,并改名为抗日军政大学,学员主要来源于部队抽调的干部,并招收了部分学习政治、军事、历史、民运、统战的知识青年,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军队人才的摇篮。在纪念馆内,大家认真观看各展馆详细内容及珍贵实物,详细了解了抗大建校、发展、搬迁、壮大的光辉历史和抗大将士英勇御敌、浴血奋战的丰功伟绩。在参观结束后,实践队成员共同学唱抗大校歌,响彻馆内外的嘹亮歌声也成为凝结青年学生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强大力量。

随后,实践团参观了凤凰山麓革命旧址,凤凰山麓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机关从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期间到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毛泽东、周恩来、滕代远等中央领导曾在此居住。旧址内,实践团成员跟随讲解员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领袖的旧居,看到在恶劣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顽强不屈、艰苦朴素的生活环境和作风,深刻感受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也倍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学党史,忆峥嵘岁月

下午,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院长、一级巡视员、教授、博士生导师赵耀宏为实践队员进行了《延安十三年》专题授课,从延安精神的内容和实质以及对当代青年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释,激励在场青年学习延安精神,投身社会建设。在自由讨论环节,青年领导力学位班学员、2022级审计学专业马纯梓发言到,“延安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中令我体会最深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来自和共和国同龄的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具有鲜明的青年政治特质,今天我们来到了延安,带着山青精神与延安精神‘汇合’。‘疏龠而心,澡雪而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风采,我们“政”青春
在项目预备会上,实践团队长、2021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陈梦圆以《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路径研究——以延安精神为例》为题,从实践项目内容、前期准备、实践过程和预计成果几方面向在场的32支实践队汇报了团队项目思路。

经过一天的学习感悟,实践团成员深切感受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忠诚。青年领导力学位班学员、2021级审计学专业学生解学武表示:“通过参观学习,我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不易,在艰难的环境下,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为祖国独立和人民复兴指明了道路。作为当代青年,应珍惜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努力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从党史和红色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启新程,再出发。接下来,青年领导力学位班“政青春”实践团将牢记实践使命,继续追寻红色足迹,用自身行动传承延安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完成实践任务,为红色圣地发展贡献朝气蓬勃的山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