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当前候鸟儿童群体与社会融入情况,探索“五社联动”背景下多元主体的协作治理联动机制,增强其适应环境及生命自护的能力。近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筑梦”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开展为期15天的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调研、知识宣讲、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特色历奇活动,探索这一特殊儿童群体的创新性成长帮扶路径。

活动伊始,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走访、组织会谈等形式对当地候鸟儿童情况进行调研。以其多元需求为基础,探讨候鸟儿童群体进入城市之后的社会融入问题,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成长帮扶计划。

接下来,实践团队在沂南县张庄镇小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一系列主题知识宣讲,涉及儿童权益保护、青春健康知识、假期安全知识等方面内容,旨在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有效保障长效服务保护的开展,帮助建立成长帮扶的路径。在知识宣讲的同时,实践团队带领当地候鸟儿童群体开展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特色的历奇活动,协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其融入社会。

团队成员夏成城表示:“通过本次调研,我发现候鸟儿童群体在两地往返间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家庭关系并不完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也并不稳固,促进其与城市进行良好社会适应和社会融入及家乡所在地家校社的协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队了解到候鸟儿童群体在作为特殊留守儿童群体成长过程中的困境,并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剖析“五社联动”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的执行效果,为留守儿童成长帮扶及权益保护等相关问题提供一定借鉴。下一步,实践团队将会持续关注候鸟儿童群体生存状况及其社会融入状态,不断促进多元主体在帮扶过程中的有机结合,为候鸟儿童群体提供人性化、个性化、专业化、持续化的关爱帮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