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继续推进“校—地—社—企”四方联建共建走向深入,探索“希望小屋”困境儿童成长路径,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希望小屋困境儿童成长陪伴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专业的社会工作视角、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规范的志愿服务助力“希望小屋”困境儿童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开展顺利。
启动仪式为“希望小屋”困境儿童成长陪伴“开好头”
近日,学院与山东麦德森集团党支部、济南市历下区建筑新村街道、济南山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举办的“希望小屋困境儿童成长陪伴计划”爱心捐赠暨暑期支教活动启动仪式在菏泽市单县终兴镇举行。

活动过程中,单县终兴镇党委书记刘爱菊对终兴镇希望小屋建设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正坤对街道支持“四方”单位的工作表示感谢,并详细介绍“希望小屋困境儿童成长陪伴计划”以及暑假支教情况;参加活动的四方代表向希望小屋困境儿童代表赠送了“学习大礼包”。
“希望小屋”是推动“希望工程”转型升级的务实举措,也是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服务青少年成长的有力抓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支教团将以启动仪式为契机,发挥志愿服务优势,扎实做好“希望小屋”困境儿童成长陪伴,为困境儿童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暑期支教助力“希望小屋”困境儿童“精神焕彩”
为帮助困境儿童从“小屋焕新”到“精神焕彩”,暑期支教团队成员运用访谈法进行调研,了解儿童对课程的个性化需求,把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困境儿童成长需要,探索并提供针对性课程实施方案。

支教课程由课业辅导和科普讲座两部分构成。课业辅导部分,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依据教材以及教学大纲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疫学课程的复习、交流式答疑以及未学内容的预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旧知识,同时,提前掌握新知识;科普讲座部分设计了自然灾害知识普及自救方法训练,新冠肺炎基本知识普及和安全防护以及同伴教育等课题,通过讲座和答疑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支教过程遵循“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原则,贯彻“思想育人、学习育人、实践育人”的育人理念,给小朋友带去温暖、带去知识,真正为困境儿童搭建一间追逐梦想与希望的“心灵小屋”,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收获不一样的学习和成长体验。
支教团成员2019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刘庆凯同学说到:“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收获的是心灵上的慰藉与温暖。在我们的视野之外,还有很多为了生计艰苦奋斗的人们,我们拥有着优渥的条件,更应该努力拼搏,去发光发热,照亮更多的人!”2020级社会工作专业高可欣说到:“支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在这次暑假实践活动中,我有幸参与项目,在这个夏天,与孩子们享受学习,分享乐趣。我也曾因为想要制作出完美的PPT而深夜崩溃,在马上上课的时候联系不上孩子而感到焦虑,但当我看到同学们认真的神态,完美的考试答卷时,我感到一切都是值得的!”
实地调研助推“希望小屋”困境儿童成长陪伴“成果化”
为进一步探索困境儿童成长支持路径,切实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实现“希望小屋困境儿童成长陪伴计划”成果化,在暑期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支教团队开展了专项调研。
正式调研前,支教团队指导教师杨漫漫召开了“希望小屋”困境儿童调研指导会,就问卷调研指标来源及构成、访谈调研问题选择与透视以及成员分工进行了线上培训。

支教团队走进“希望小屋”与学生和家长面对面,通过问卷调研困境儿童的基本信息及其面临的教育条件、健康水平、生活条件与成长陪伴方面的困境,通过访谈法,深入细致地挖掘困境儿童接受关爱的现状以及困境儿童希望得到的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方面的帮助。支教团队勉励学生:“少年强则国强,要努力学习,积极生活,增长本领,长大后更好地服务社会。”

在专项调研过程中,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石庙村的一位小姑娘激动地带社工看了自己的小屋改造后的样子,她对自己的小屋很满意,也非常感谢帮助自己的叔叔阿姨。小屋不仅帮小姑娘学习生活环境,更给她带来了迎接新生活的新希望。
调研系列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调研团队精准了解困境儿童和其家庭需求,为后期进一步开展支教活动提供智库支持,同时,调研获取的数据和文本资料也为项目成果转化提供了关键支撑。

“希望小屋困境儿童成长陪伴计划”暑期社会实践通过支教助力“希望小屋”困境儿童“精神焕彩”,借助实地调研助推“希望小屋”困境儿童成长陪伴路径研究成果化。接下来,学院将以“思政+专业”模式持续推动实践育人,发挥传统志愿服务优势,推动“校—地—社—企”四方联建共建继续走向深入,建构成熟的“希望小屋”困境儿童成长陪伴模式,努力为全省希望小屋项目“下半场”工作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