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主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省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院承办,山东省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协办的第一百六十四期学术前沿论坛、第一百一十四期社区治理论坛、第三十七期毓秀讲坛于腾讯会议线上举办。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MSW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彭华民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建设韧性国际社区:应对疫情风险与提升人类福祉》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剑教授主持,学院部分师生参加。
彭华民教授的报告分为“应对疫情风险”与“提升人类福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彭教授从“人类新风险:国际社区抗疫行动背景”引入,说明了疫情形势在全球的严峻性,结合联合国号召抗击疫情、建设健康社区、提升人类福祉所做出的贡献,展现了全球共同为维护和促进健康地球上的尊严、和平与平等而努力的决心。在报告的第二部分,彭教授通过大量的文献回顾与资料搜集,带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何为国际社区、韧性的概念演变、家庭韧性的核心过程以及韧性社区的能力与行动策略,提出:“面对新冠疫情的国际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需要我们提升社区抗逆力。”彭教授详细地介绍志愿者行动组织框架,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组织、有温度、有专业技术的国际社区抗疫社工团队。最后,彭教授总结“国际社区抗疫社会工作行动,我们该如何做”这个问题,从四个方面谈起:重新界定中国宏观社会工作实务和知识体系;重新理解重大危机事件中我们需要面对的社会问题的实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要、提升人类社会福祉;推动健康社会工作和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发展。
在随后的交流互动环节中,师生踊跃提问,彭华民教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解答同学们的疑惑,增进了教授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张剑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彭教授的精彩的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从研究层面,从理论概念到实践框架,为老师和同学展现了一个完整的实务研究;在现实层面,彭教授的讲座给我们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增强了我们抗击疫情的信心,对于建设韧性社区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张剑教授谈到,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我们首先从心理上减少焦虑,团结一致,减少负面的情绪;然后从行动上来讲,我们要尽己所能,为抗击疫情作贡献,促进学校的韧性社区建设;要保持常规的生活,坚持学习,乐观前行,相信我们会战胜疫情;要将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专业价值理论相结合,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为韧性社区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主讲人简介:
彭华民,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研究院院长、民政部国家社会工作人才基地(南大)主任、国务院学位办-民政部职业教育社会工作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苏皖片区中心总协调人、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委会理事长、消费社会学专委会副会长、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能力建设委员会中国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