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主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省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院承办的第十八期长江学者系列讲座、第一百五十一期学术前沿论坛、第一百零四期社区治理论坛、第二十八期毓秀讲坛在图书馆学术会议厅举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文宏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后脱贫时代中国反贫困政策的反思》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玉香教授主持,学院部分师生参加。

张文宏教授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脱贫政策切入,将四十多年的脱贫政策发展阶段做了划分,并详细解读了各阶段的特点,总结了脱贫政策的经验与成就。张教授指出,我国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张教授认为,在当前的环境下,我国已摆脱绝对贫困,由绝对贫困转为了相对贫困,在此情况下要做好扶贫的衔接,做好乡村振兴,解决乡村振兴问题是解决乡村贫困问题的根本之策。围绕后脱贫时代的贫困治理,张教授认为绝对贫困治理会向相对贫困治理转变、聚焦农村的贫困治理会向城乡协调的相对贫困治理转变。张教授最后分享了他关于后脱贫时代下应该制定何种防止脱贫群体返贫的政策,以及哪些特殊群体应该受到特殊关注等问题的思考。

在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张文宏教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
王玉香在总结中指出,张文宏教授的报告为大家提供了研究问题与分析问题的全面而客观的视角,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与认识到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的重要性以及政策路径。她要求师生们一定要有社会政策的视野,要重视政策,要认识到社会政策也是一种方法,是重要工具也是最根本的工具,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社会工作服务一定要在政策框架内进行。王玉香指出,社会工作的理念是助人自助,在治理相对贫困进程中,社会工作将大有作为,同学们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书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张文宏,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2018年)、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6)、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6)。兼任(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曾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期刊发表中外文论文百余篇,出版各类著(译)作作10余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分层流动的和谐互动研究》首席专家,学术成果曾多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