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下午,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山东省志愿服务研究基地主办,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省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院承办的第一百九十六期学术前沿论坛、第一百三十五期社区治理论坛、第五十五期毓秀讲坛于知行楼514教室与腾讯会议线上同步开讲,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王思斌教授应邀作主题为《中国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与新本土化 ——一个基于现实的理性思考》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玉香教授主持,学院部分师生参加。

王思斌以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建设中的结构性问题为出发点,解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依据;对社会工作的次结构性与初步本土化、高质量发展与新本土化这两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解读与联系,抓住我国社会工作新本土化进程的着力点,深入浅出的地剖析了社会工作本土化对于我国社会工作专业领域发展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意义。最后,王思斌教授提出,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壮大需要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紧跟形势变化,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王玉香在报告总结时指出,本次讲座兼具理论与时代性,内容涵盖极为丰富。目前,中国社会工作面临新的要求与挑战,专业知识必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我们应当学习新本土化思维,运用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将现实的理想主义融入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实践中,既要有情怀,又要面对社会现实需求,以此有效促进社会特色社会工作的发展。

本场讲座为进一步开展社会工作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使学院师生对社工专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树立了为社会工作繁盛前景贡献青年力量的决心。
专家简介:王思斌,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工作学家。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主编代表性文献《中国社会工作研究》《华人社会社会工作本质的初探》《中国社会福利》;发表学术论文近三百篇,其中《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多元嵌套结构下的情理行动》等论文在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著有《社团的管理与能力建设》《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北京市基层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新变化》等专著译著十余部。